|
 |
|
 |
首 页 >> 研发历程 >> 最新文章 >> 吸塑机与彭氏塑字法
吸塑机与彭氏塑字法 2012年10月31日
广告行业不知道从什么时间起,一种叫“吸塑机”的玩意走了进来。干什么用的呢?先从全国的“亮化工程”说起。
近年来,各城市政府都十分重视城市亮化工作,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城市亮化建设,把城市亮化工程的设作为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。让城市亮起来,美起来,已成为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。
作为城市门脸的广告牌、招牌,更是亮化工程的主力,因此,行内也把能亮起来的广告牌招牌字作为重点研发对象。在字里面放灯,是广告人最能,也最先的想法,于是,最适合这用途的亚克力板,周围粘一道边框,里面放上灯,“发光字”问世。
早期的发光字,里面放的是“米粒泡”,如米粒大小的微型灯泡,30-40颗串联一个回路,接220V电源,昏黄的发光,总比黑灯瞎火强。这东西很便宜,100元能买半麻袋,可问题是,太爱坏,一坏就是30多粒,大街上的发光字个个成了五花脸,颜面丢尽。
这时候的LED发光体已经问世,叫草帽,由于内蒙东部与沈阳很近,这里的流行基本与沈阳同步,草帽LED泡一颗几毛钱,并联12V直流电,一平米的字平均放200粒,成品发光字大约800--1000元一平米,大概一半毛利。稍后,出现了LED模组,3颗一板,有连线,方便了排装,但价格比散粒贵很多。我们曾用KT板切成10厘米条块,插入管脚,后面连线,自制模组,大约这么干了一年。随后,LED的产销量大增,价格一路下滑,发光字也得到了普及。
吸塑机的悄悄进入广告界,是人们不满足平面亚克力发光字的需求为前提。做吸塑机的厂家,用 密度板,切割出文字形状,在阳模具字边沿打磨出弧形边角,把亚克力板加热后,夹在阴阳模具之间,压一会等待冷却,之后把有了凸凹的字形裁下来,围上边条,“吸塑字”出炉。
这种字比完全平的字,边缘部分有些弧度,光线下有一定的浮雕感,看着有些新鲜感,字看起来也多了些技术含量,比纯平字多了些优越感。但随着视觉疲劳,和猛然醒悟,这字也是平的,怎么能让字面鼓起来,越鼓越好,圆鼓更好呢?问题摆出来了,谁能解决?
其实,内蒙彭氏早在1986年就做了这种圆鼓面、球面字体。内蒙彭先生是位画家,发现皮具艺人能在皮革上压烫,能把皮革表面压出浮雕状花纹,于是用塑料板烤热,垫在柔软有弹性的物体上,也可以印压出花纹,经过摸索,塑料板加热后,置于事先雕刻出的模具上施压,冷却后就可以获得浮雕图案,这种浮雕感是自动形成的,圆润饱满,而不必费工费力地雕刻有浮雕的模具,只给个轮廓即可!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干部下海的大形势下,彭先生第一个在内蒙古通辽市成立广告部,把这个热压浮雕的工艺用在亚克力板上,生产圆鼓球面大字,命名为“有机模压字”,在当时的<哲里木报>发广告,首先招来各家银行积极制作银行楼顶大字,储蓄所门头字,收获第一桶金。由于知识产权意识不强,这个技术方法被几个学生假期勤工俭学,在内蒙的呼市、包头,以及山西一带使用,有小范围流传,并被当时的《致富技术总汇》一类小册子收录。
早期的彭氏塑字法,浮雕效果较浅,使用工具消耗费用高。20年代后经过改进整理,并研发了 长效、高效的专用工具,陆续开发了其他如尖鼓菱形字的简易成形法,平面字简易成型法,3D字,以及板材的开发。
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生命力,没有新技术、新材料的支持,企业就没有生命力,吸塑发光字的 未来,在于新样式,新材料的应用,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,保持好生意,好效益!
欢迎引进彭氏塑字法,共创广告技术的持续繁荣!
http://litizi.net
|
|
|
|
 |
|